红瘰疣螈

Tylototriton verrucosus   Anderson
   

  10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形粗壮,雄性平均全长132毫米,雌性144毫米;头部平扁,躯干圆,尾部侧扁,尾梢薄而钝圆,头顶略凹入;头长宽约相等;吻端钝圆或平切面高;鼻孔小,近吻端,眼径大,几与吻等长;口裂大,在眼后角的后端;唇褶在口角部的略为显著,其余部分不显;上下颌有细齿,犁骨齿二长斜行成Ω形,前端颇为接近,几成平行状,在二内鼻孔间的内侧会合,后端显然向两侧斜行;舌较小近圆形,大体上粘连着口腔底。四肢发达,后肢略长于前肢或等长;贴体相向时,指趾端相遇或略重迭;指趾均扁平,末端钝圆,基部无蹼;指四,其序为3、2、1、4;趾五,其序为3、4、2、5、1(常存一侧有四趾者)。尾长为全长的1/2,或略短,尾基部宽厚,尾鳍较低,一般在 6—9 毫米之间;背鳍褶高峻,腹鳍褶低而较厚。肛孔为一短纵裂缝,雌性的短而略成丘状隆起;雄性的长,两侧亦略隆起,肛壁内侧有乳突。
皮肤粗糙,头上有角质嵴棱,沿吻端向两侧经过上眼脸内侧与耳后腺嵴棱相连,极为显著,头顶部因此显得下凹;头顶中央也有细纵嵴棱,该嵴的两侧有细斜嵴,向后端集中成↓形,有的不十分明显;背部正中的宽平嵴棱自枕部至尾基部;沿体侧有排列规则的球形瘰疣,每侧有14—16枚,最后3—4枚在腿后的肛部两侧;此外全身满布疣粒;腹面较光滑,有横皱褶;咽部的颈褶明显。
生活时背部及体侧棕黑;头部、四肢、尾部、肛周以及嵴棱、瘰疣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,腹面颜色有变异,有的棕黑色为主,有的色较浅而有棕黑色纹。液浸标本的颜色改变不大。

生物学

生活在陆地上,5、6月间交配时进入静水池内。曾于1958年在景东及丽江均采到大批成体,并采到卵;卵动物极为浅棕灰色,植物极色浅,卵大,连同外层的胶质为6.5毫米,卵直径2.5毫米左右,分别贴附在水草上,有时连成一串。幼体孵出时全长11毫米,外鳃发达;眼的后下方有平衡枝一枚。